《重慶高新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細則》政策解讀
2023年12月13日,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印發《重慶高新區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現將政策有關內容作如下解讀。
一、政策背景
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是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筑牢民生保障底線的重要舉措,對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21〕42號),對增強醫療保障制度托底性功能作出安排部署,明確救助對象范圍、救助費用保障范圍、起付標準和救助比例等內容。2022年10月2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22〕116號),按照“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融合我市現行醫療救助政策和鄉村振興醫保幫扶政策,提出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與慈善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協同發展、有效銜接,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為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重慶高新區管委會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細則》。
二、指導思想及實施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科學確定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實事求是確定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待遇標準,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
三、適用范圍
(一)救助對象
在重慶高新區參加重慶市基本醫療保險,屬于以下6類的困難群眾納入重慶高新區醫療救助范圍,實施分類救助:
1.低保對象;
2.特困人員;
3.低保邊緣家庭成員;
4.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下稱易返貧致貧人口);
5.不符合上述救助對象條件,但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以下稱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6.按照《重慶高新區管委會關于切實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通知》(渝高新發〔2020〕20號)規定的其他困難人員。
(二)救助保障范圍
1.政策范圍內基本醫療需求:①救助對象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②因慢性病需長期服藥費用,③因患重特大疾病需長期門診治療的費用。
2.醫療救助基金支付的藥品、醫用耗材、診療項目原則上應符合基本醫保支付范圍規定。
3.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起付線以下的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費用,按規定納入救助保障。
(三)執行時間
《實施細則》于2023年12月13日印發,自印發之日起30日后實施。
四、救助標準
(一)基本醫保救助標準(資助參保)。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財政補助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救助對象給予分類資助。
|
救助對象 |
救助標準(個人繳費部分) | |
|
參加居民醫保一檔 |
參加居民醫保二檔 | |
|
低保對象 |
按90%給予資助。 |
按照當年城鄉居民醫保一檔個人繳費標準的100%給予資助。(除城鄉孤兒外) |
|
低保邊緣家庭成員 |
按70%給予資助。 | |
|
返貧致貧人口 | ||
|
易返貧致貧人口 | ||
|
特困人員 |
全額資助。 | |
|
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 ||
(二)大病保險救助標準
|
救助對象 |
救助標準 |
|
低保對象 |
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不設封頂線。 |
|
特困人員 | |
|
返貧致貧人口 |
(三)醫療救助標準。加強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救助保障,門診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額,統籌資金使用。
|
救助對象 |
救助內容 |
救助比例 |
|
1.特殊疾病醫療救助 | ||
|
低保對象 |
在定點醫藥機構發生住院費用或門診治療費用的,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的政策范圍內費用,不設起付標準,按比例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限額(含住院和門診)為10萬元/人。 |
80% |
|
特困人員 |
90% | |
|
低保邊緣家庭成員 |
65% | |
|
返貧致貧人口 |
70% | |
|
易返貧致貧人口 |
60% | |
|
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
65% | |
|
2.大額住院醫療救助 | ||
|
低保對象 |
救助對象患特殊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一次性住院發生醫保政策范圍內費用超過3萬元的,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后的政策范圍內費用,按比例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限額為6萬元/人。 |
80% |
|
特困人員 |
90% | |
|
低保邊緣家庭成員 |
65% | |
|
返貧致貧人口 |
70% | |
|
易返貧致貧人口 |
60% | |
|
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
65% | |
|
3.傾斜救助 | ||
|
低保對象 |
對規范轉診且在市內就醫的,經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后,年度就醫政策范圍內自付費用累計超過我市上年度防止返貧監測標準(含)50%的部分,按比例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限額為2萬元/人。 |
70% |
|
特困人員 | ||
|
低保邊緣家庭成員 | ||
|
易返貧致貧人口 | ||
|
因病致貧重病患者 | ||
五、核心政策問答
(一)有“多重身份”的困難群眾,可以享受多重救助待遇嗎?
答:救助對象被同時認定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等救助身份中2類及以上的,不得重復享受救助待遇。其救助類別,由經辦機構按照就高原則確定。例如:A先生既屬于低保對象,又因長期患病被納入因病致貧重病患者。在享受基本醫保資助參保政策時,低保對象資助比例為90%,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資助比例為100%,按照就高原則,A先生就應按照100%的比例享受基本醫保資助參保。
(二)目前重特大疾病包含哪些?
答:目前重慶市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病種有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嚴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腦、腎)、再生障礙性貧血、終末期腎病(尿毒癥)、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重性精神病、血友病、肝腎移植前透析和手術后抗排異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重癥甲型H1N1、1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地中海貧血、白血病、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焦慮癥等26個病種。
(三)困難群眾在重慶高新區就醫入院有什么便利措施?
答:經基層首診轉診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在重慶高新區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全面免除其住院押金。例如:B女士在重慶高新區被認定為低保對象,經診斷須進行住院治療,如B女士選擇在重慶高新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則無需繳納住院押金,并可先診療后付費。
(四)異地轉診的救助對象能享受到醫療救助政策嗎?
答:按規定進行轉診的救助對象,按照救助對象認定地區的救助標準,執行救助政策。未按規定轉診的救助對象,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原則上不納入醫療救助范圍。例如:C先生在重慶高新區被認定為救助對象,經規范轉診到上海就醫,那么C先生應按照重慶高新區的救助標準獲得救助。
(五)如何申請獲得醫療救助?
答: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易返貧致貧人口等等困難群眾身份認定工作由民政等相關部門負責受理,相關部門通過后同步信息至醫療保障部門進行醫療救助身份認定,無需重復申請,咨詢電話023-68183770。
六、專家視角
“深化醫療救助體制改革,強化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舉措。”重慶市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醫療保障制度作為收入分配的重要環節,隨著促進共同富裕邁出實質性進展,更要在精準調節不同收入人群費用負擔上統籌完善制度安排。新的醫療救助政策的頒布將脫貧攻堅實踐經驗轉化為制度性成果,協同完善分層分類的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促進城鄉醫保服務均等化發展,有效防范因病致貧返貧風險。新的政策立足基本保障,規范救助保障費用范圍,明確基本救助標準,在確保制度可持續、基金可支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托底保障方案,明確救助保障預期。形成基本醫療保障和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治理機制,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慈善幫扶等相關領域的銜接機制,增強改革協同效果,為探索推進醫療救助市級統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