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讀
2023年9月,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印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渝高新發〔2023〕16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政策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市委書記袁家軍在市委農村工作會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探索一條具有重慶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打下堅實基礎”。重慶高新區深刻認識到抓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通過全面學習借鑒“千萬工程”先進經驗,堅持科學決策,因地制宜、久久為功,通過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集合政、院、企、村協同發力、共建共享,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各方面,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動高新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爭取實現“三年大變樣”,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中展現高新擔當、作出高新貢獻。
二、政策目標
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按照聚焦科學主題“鑄魂”、面向未來發展“筑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的總體思路,對應“科、產、城”三個方面,力爭將重慶高新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
到2025年,力爭高新區農業總產值達27億元,搭建市級以上農業科研創新平臺6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建成智慧農業應用場景10個以上;培育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累計30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00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3:1;村級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到60%;創建市級以上鄉村振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示范鎮(村)12個以上。
三、主要內容
(一)“三個示范區”的目標
1.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發揮全區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圍繞種質創制、數字生物育種、山地耕地保育、山地智能農機和農業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頂尖人才培育和產業轉化功能,構筑具有場景試驗功能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集群,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例如:具備條件的果園可在高新區管委會支持下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展示基地,如運用“5G+AI”技術,對“苗情、墑情、災情、蟲情”進行實時監測;支持可視監管和風險預警;通過數字化應用實現果樹認養、集市交易等應用場景。
2.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空間布局,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科技研發+種養基地+生產加工+商貿流通+鄉村旅游”的多業態復合型融合模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例如:區內特色農產品企業進入高新區標準體系后,將在質量安全、銷售、物流、包裝等方面進行標準化管理,如品牌包裝上融合科學城文化旅游主題IP形象,探索“科學 IP+文化創意+產品服務” 發展模式,打造具有高新區“印記”的特色農產品。
3.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統籌編制與實施村莊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城鄉生態環境各美其美,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以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例,由于建成時間較久,目前設施設備老化的問題較為嚴重,周邊村民參與文化活動熱情不高。按照《實施方案》重點任務安排,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將納入提檔升級,屆時服務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
(二)《實施方案》的重點任務
1.對應“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提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重點任務。
主要包括: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種業振興,加快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應用,打造智能工廠和智慧農業應用場景等五個方面舉措。
2.對應“打造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提出“全面推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任務。
主要包括:縱向完善農業產業鏈條,橫向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實現農文康旅融合發展等三個方面舉措。
3.對應“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提出“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重點任務。
主要包括: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加快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和提升公共服務,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等四方面的舉措。
4.對標全市農業農村年度工作要點和鄉村振興實施意見,提出“全力推動‘三農’工作落實落細”的重點任務。 ??
主要包括: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致力農民增收致富,完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提供人才支撐等四方面的要素保障舉措。
(三)《實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重慶高新區將充分發揮黨委農村工作暨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組織領導作用,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責任落實、考核監督、專班推進等機制,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運行。聚焦農業科技創新、農文旅融合等方面,找準干事創業空間,堅持科學研判、合理投資,集中力量干大事,確保實現干一件成一件。以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時限化抓好落實,確保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同時,強化政策保障,加強人才支撐、資金支持、用地供給,放大疊加集成效應。突出唯實爭先,注重真抓實干、創先爭優,加強閉環管理,強化比學趕超、突出示范引領。
四、核心政策問答
(一)“三條底線”、“四千行動”和“三化”指的是什么?
答:“ 三條底線”指防止規模性返貧、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耕地保護。“四千行動”包括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創建行動。“三化”即:農業機械化、鄉村數智化、農民組織化。
(二)重慶高新區如何實現“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的目標?
答:重慶高新區將發揮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圍繞種質創制、數字生物育種、山地耕地保育、山地智能農機和農業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頂尖人才培育和產業轉化功能,構筑具有場景試驗功能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集群,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例如,某果園已成為技術集成示范展示基地,運用“5G+AI”技術實時監測“苗情、墑情、災情、蟲情”,通過數字化應用實現果樹認養、集市交易等應用場景。
(三)重慶高新區如何實現“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
答:重慶高新區將立足資源稟賦,優化空間布局,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科技研發+種養基地+生產加工+商貿流通+鄉村旅游”的多業態復合型融合模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例如,特色農產品企業進入高新區標準體系后,進行標準化管理,融合科學城文化旅游主題IP形象,探索“科學 IP+文化創意+產品服務”發展模式,打造具有高新區“印記”的特色農產品。
(四)重慶高新區如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的目標?
重慶高新區將統籌編制與實施村莊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城鄉生態環境各美其美,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例如,重慶高新區可以通過改善農村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的生活品質和便利度。同時,重慶高新區可以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如建立健全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文化活動中心、體育設施等,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給農村居民。此外,重慶高新區還可以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城鄉經濟的融合發展。
(五)《實施方案》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答: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一年。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工作要求,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守住“三條底線”,大力實施“四千行動”,穩步提升“三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
六、專家視角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林莉局長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戰略部署,“十四五”時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也是農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變的關鍵期,《實施方案》此時的出臺意義重大。林莉局長認為,《實施方案》提出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都市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三個示范區建設非常值得注意。三個示范區既是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創新思路,也是根據重慶高新區“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做出的必然選擇,為重慶高新區2023年至2025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明確的實施路徑。